程序员杂志采访李开复:我要找什么样的人一起创业
(本文改编自《程序员》杂志0912期中的采访文章《李开复:我要找什么样的人一起创业?》,原文发表于2019年12月1日。) 记者 / 闫辉 杨东杰 两位记者走进创建不久的创新工场的办公室,布置稍显纷乱,桌子上的书籍《世界因你不同——李开复自传》似乎阐释着此地的与众不同。这是李开复即将再次起航的地方。 楼下,楼层指示牌上这层办公室还保留着Google公司的标识。办公室的地毯上,Google的颜色构成的圆形图案还在。这里原来是Google的办公室。 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记者:创新工场之“工场”指什么? 李开复:像琉璃工场一样,每个产品都是工匠精心打造的精品。产品不止一个,但也不是批量,每个都是少数的精品。 记者:项目的来源是? 李开复:来自三个方向。第一个来自我们员工的经验、点子、想法,多次优化排序出来的;第二个来自于我们严谨的分析,参考别的市场成功的案例,尤其是美国、日本,也可能会分析韩国、台湾等等。把这些成功的案例看看如何合适的本地化。我们希望不是抄袭,而是得到一个灵感。在美国,